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产权 > 专利侵权的法律责任及法律认定专利侵权责任及法律规范

专利侵权的法律责任及法律认定专利侵权责任及法律规范

法律咨询网2023-06-30 05:46:43知识产权1973
专利侵权的法律责任及法律认定专利侵权责任及法律规范

一、专利侵权的法律责任具体有哪些,法律上如何认定

专业分析
专利侵权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有民事责任、行政责任与刑事责任。民事责任包括停止侵权、消除影响、赔偿损失等。行政责任对专利侵权行为,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有权责令侵权行为人停止侵权行为、责令改正、罚款等。假冒他人专利,情节严重的,应对直接责任人员追究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六十五条,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即侵犯其专利权,引起纠纷的,由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请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时,认定侵权行为成立的,可以责令侵权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当事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处理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向人民法院起诉;侵权人期满不起诉又不停止侵权行为的,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进行处理的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应当事人的请求,可以就侵犯专利权的赔偿数额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当事人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温馨提示】遇到法律问题,建议尽快找专业律师咨询,听律网网作为您身边的法律服务平台,凝聚高效率、服务评价好的专业律师团队,直接在线咨询我们,省时省心!

引用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 第六十五条

二、侵犯专利权中的使用行为如何认定?

由于专利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所以常常会被侵权。一般情况下,专利侵权通常有生产性侵权、经营性侵权和间接性侵权三种。

1、生产性侵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生产、制造别人的专利产品;二是使用别人的专利技术直接或间接生产并营利的,都称为生产性侵权。方法的使用,只要是为生产经营使用都构成侵权,自行设计制造一台他人专利产品然后为生产经营目的自用,这一制造行为及使用行为也构成生产性侵权。外观设计专利没有使用性侵权,而只有制造行为的生产性侵权。

2、经营性侵权实际是指销售侵权产品而构成的侵权行为。销售侵权应是明知是侵犯他人专利权而生产制造产品,并销售。这种明知应当建立在直接明知而不能以应知道为前提。例如,接到专利权人的通知或警告应视为直接明知,在《专利公报》上公告或在报纸上发表了声明,原则上不能作为明知之前提条件。最好通过公证机关、工商部门、管理专利工作部门的直接通知销售侵权产品者,这样的证据较可靠,一般的信函往往不足以证明专利权人已警告过销售者。

3、间接性侵权是以直接侵权的成立为前提条件的,如果直接侵权不成立,间接性侵权就不可能存在。而间接性侵权的成立,往往有某种程度上的共同故意或明知,间接性侵权通常有以下三种表现形式

1、明知自己所生产的某个主要零件是为某个侵犯专利权者而特别制造的,且不具备通用性,这就有可能构成间接性侵权。

2、提供成套的生产配件由他人组装成产品,而这些成套的生产配件是成套销售的,其组装在一起必然构成侵犯他人的专利的,应当视为间接性侵权,但如果所生产的是通用配件,别人购买以后,还需要加上其他配件才得以组合成产品,除有共同故意外,一般不构成间接性侵权。

3、转让许可性间接侵权,由于将某项技术转让给他人生产,甚至将某项专利许可给他人生产或使用。生产或使用者构成侵犯他人专利权,转让技术或许可专利一方亦可能构成间接性侵权。

三、不视为专利侵权的行为包括哪些,有没有法律规定

律师解答
《专利法》第七十五条规定,不视为专利侵权的行为有
(一)专利产品或者依照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由专利权人或者经其许可的单位、个人售出后,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该产品的;
(二)在专利申请日前已经制造相同产品、使用相同方法或者已经作好制造、使用的必要准备,并且仅在原有范围内继续制造、使用的;
(三)临时通过中国领陆、领水、领空的外国运输工具,依照其所属国同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或者依照互惠原则,为运输工具自身需要而在其装置和设备中使用有关专利的;
(四)专为科学研究和实验而使用有关专利的。
法律依据
《专利法》第七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视为侵犯专利权
(一)专利产品或者依照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由专利权人或者经其许可的单位、个人售出后,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该产品的;
(二)在专利申请日前已经制造相同产品、使用相同方法或者已经作好制造、使用的必要准备,并且仅在原有范围内继续制造、使用的;
(三)临时通过中国领陆、领水、领空的外国运输工具,依照其所属国同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或者依照互惠原则,为运输工具自身需要而在其装置和设备中使用有关专利的。

【温馨提示】若您有相似法律问题,细节、证据不同,答案也会不同,建议咨询律师,获得专业解答!

引用法规
[1]《专利法》 第七十五条
[1]《专利法》 第七十五条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免费法律咨询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tinglv.net/article/5634.html

分享给朋友:

“专利侵权的法律责任及法律认定专利侵权责任及法律规范” 的相关文章

商标权与商号权的区别

商标权与商号权的区别

一、商标权与商号权不同之处到底是几种 1、客体不同。商标权的客体为申请并核准注册的商标,是区别商品和来源的标志,而商号权的客体只是区别企业本身的标志,具有人身权属性,与特定的商业主体的人格与身份密切联系,与主体资格同生同灭。举个例子如果一个公司注销了,又重新成立一个新公司,那么它的商号权就此丧失,而商标权可以发生转移,办理商标转让即可归属于新公司名下。2、注册机关不同。商标权获得是向国家工商行政管...

什么样才算侵犯专利 怎样计算专利侵权赔偿,遇到专利侵权要收集哪些证据

什么样才算侵犯专利 怎样计算专利侵权赔偿,遇到专利侵权要收集哪些证据

一、什么样才算侵犯专利 侵犯专利的判定标准是一、侵犯的对象应当是在我国享有专利权的有效专利。二、有违法行为存在。即行为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有以营利为目的实施专利的行为。三、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四、应以生产经营为目的。《专利法》第十一条规定,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权被授予后,除本法另有规定的以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不得实施其专利,即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专...

专利侵权行为有哪些,如何判定 根据规定被起诉专利侵权怎么办,法律上的具体规定

专利侵权行为有哪些,如何判定 根据规定被起诉专利侵权怎么办,法律上的具体规定

一、专利侵权行为有哪些,如何判定 一、专利侵权行为有哪些1、制造专利产品的行为;2、故意使用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产品的行为;3、许诺销售、销售专利产品的行为;4、使用专利方法以及使用、许诺销售、销售依照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的行为;5、进口专利产品或进口依照专利方法直接得的产品的行为;6、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7、冒充专利的行为。二、专利侵权行为的判定判断侵权与否的依据就是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即发明创造...

软件著作权限制的方式

软件著作权限制的方式

一、对软件著作权限制的具体形式是什么,软件著作权限制有哪些形式 我们知道,软件著作权人是可以享受著作人身权及著作财产权两方面的权利的,但是法律在对著作权人规定能够享受这些权利的同时,也对其作出了一些限制。那么对软件著作权限制的具体形式是什么,软件著作权限制有哪些形式?二、对著作权的限制通常分为哪几种的 1、对著作权的限制通常分为行使范围的限制以及行使期限的限制。2、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

著作权质押合同登记时,需要向登记机关提供哪些文件?

著作权质押合同登记时,需要向登记机关提供哪些文件?

一、申请著作权质押合同登记时,应当向登记机关提供哪些文件 当事人申请著作权质押合同登记时,应当向登记机关提供下列文件 1、按要求填写的著作权质押合同申请表; 2、出质人、质权人合法身份证明或法人注册登记证明; 3、主合同及著作权质押合同; 4、作品权利证明; 5、以共同著作权出质的,共同著作权人的书面协议; 6、向外国人质押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中的财产权的,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 7、授权委托...

著作权邻接权主要差异有多少2023

著作权邻接权主要差异有多少2023

一、著作权邻接权的主要差异有多少2023 1、主体不同。著作权的主体是智力作品的创作者,包括自然人和法人;邻接权的主体是出版者、表演者、音像制作者、广播电视组织,除表演者以外,几乎都是法人。2、保护对象不同。著作权保护的对象是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邻接权保护的对象是经过传播者加工后的作品。前者体现了作者的创造性劳动,后者主要体现了传播者的创造性劳动。3、不同。著作权主要指作者对其作品享有发表、署名...

取得软件著作权主体资格的途径有哪些?

取得软件著作权主体资格的途径有哪些?

一、取得软件著作权主体资格的途径包括哪些 1、公民取得软件著作权主体资格的途径包括1公民自行独立开发软件(软件开发者);2订立委托合同,委托他人开发软件,并约定软件著作权归自己享有;3通过转让取得软件著作财产权主体资格(软件权利的受让者);4合作开发计算机软件而产生的公民群体或者公民与其他主体成为计算机软件作品的著作权人;5可以通过继承取得软件著作财产权主体资格。2、法人取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主体资...